课程心得:古代汉语(一)

/中华研究院学生张欣儿

吴老师正在授课。

从小,我就对文言文非常感兴趣。在中学的时候,华文试卷中最喜欢的也是古文的部分。

接触古代汉语课程之前,我一直把百度的译文奉为“最正确”的译文。这个学期选修了吴风航老师教授的古代汉语,才发现任何一个网站的译文未必百分之百正确。吴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堂课就是认识有哪些工具书可以查找古代汉语词汇及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如《汉典》查找古文字。

在长达14周的课里,我可以感受到吴老师授课的热情和用心。吴老师鼓励我们不要畏惧错误,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几乎每堂课都会听到吴老师说:“你们有什么看法可以分享,不要担心错误。”

为了复习上一堂课所学到的生字及文言文断句,吴老师都会提早一周将有关的课程内容交给我们。这堂课能够感受到同学们之间的活跃气氛,每个人都十分积极地抢答。

上了这一门课,我才知道何谓“通假字”、“假借字”、“异体字”、“破读字”等等,解决了我以前所积累的一些疑惑。举例而言,“通假字”是某个字在一些文章和本字的含义是一样,可是字形相差甚远,发音同它本字却是相同或相近的。

当中让我觉得最有趣的术语是“破读字”,它其实就是我们小学学过的“多音多义字”。所以,这也间接说明知识其实是融会贯通的。我们之所以会不懂某个知识点,正是因为我们尚未接触到。当我们终于能把断层的知识连贯起来,也就感受到了学习的魅力。

我非常感谢能成为吴老师的学生并向他学习。吴老师优良的学风不仅影响我的学习态度,亦对我的人生方向起到了引导作用,就如同《礼记·学记》所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我非常期待下个学期的古代汉语(二)。

郭碧融 | 08 Oct 2021 | 副刊 | 学生/讲师作品 | 学生作品 | 特写